【2025年全市职工读书征文选登】从学徒到导师的匠心传承
在祖国南疆,平陆运河建设如火如荼。修建运河所用的特制中热水泥,均来自广西柳州鱼峰水泥有限公司。该公司连续两年斩获“北部湾港杯”职工劳动技能竞赛水泥工艺磨机操作赛项冠军的陈杰,正在中央控制室里指尖飞舞——这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奋斗缩影,更是百年工运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齿轮初转的初学者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2010年盛夏,初进工厂的陈杰仰头望着数十米高的立磨设备,安全帽下的头发早已被汗水浸透。他的师傅老闭打趣道:“小子,这家伙打个喷嚏,咱就得通宵伺候!”
初到车间那会儿,陈杰就像闯进迷宫的孩子。液压管道阀门像天书符号,DCS系统报警声此起彼伏。夜班时,磨机突然剧烈震动,屏幕上的数据频频闪烁。老闭抄起对讲机吼道:“小陈!三号润滑泵压力调到12兆帕。”陈杰望着错综复杂的管线不知所措——哪根是冷却水管?哪根是液压油管?
在工会职工培训室里,老闭在黑板上画出示意图:“看见这红线没?液压油管就是机器的血管,压力不足就会带来很多后果……”
“机器不会等人成长,但你可以追着齿轮跑。”师傅的这句话,点醒了陈杰。
节能降耗的先锋者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师傅手把手地教导下,陈杰像一块璞玉,通过工会组织的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逐渐显露光芒。2024年3月,面对传统钢球研磨体“电老虎”的难题,他主动参与了陶瓷球技改的攻关。
中控室里,陈杰的目光在数十个参数间徘徊。粉磨工序这个“用电大户”占到了总电耗的五成以上,每一次电流的波动都拨动着他的心弦。他带领团队进行了十多次参数实验,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每次试验的数据。
“陶瓷球就像新来的工友,我们要重新了解它的脾气。”陈杰常这样对同事说。多次失败的那个深夜,他独自在车间里反复推演,当发现那0.5mm的球径偏差是导致失败的原因时,他长吁了一口气……
捷报传来:主机电耗从380安培降至272安培,年节电150万度。最让陈杰欣慰的,是老师傅们竖起的大拇指。在交接班记录本上,他这样写道:“省下的每一度电,都是对匠心的最好诠释。”
平陆运河的攻坚者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陈杰不仅在节能降耗上争当先锋,更要成为平陆运河工程水泥攻坚的猛将。
“师父,比表面积这个参数真的那么重要吗?”新来的徒弟小江挠了挠头,凑近屏幕问道。
陈杰一脸严肃地说:“小江,比表面积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它关系到平陆运河大坝的安全,差一点都不行,必须严格控制!”
他一边说着,一边调出电脑里的中热水泥质量数据:“你看,比表面积越大,水化热就越高。如果超出标准,混凝土就会出现温差裂缝,进而危及大坝结构安全。”
陈杰清晰记得那个雨季:当时设备状态不稳,生产一度举步维艰。团队日夜奋战,逐个攻克技术难题,最终稳定生产。
陈杰走到操作台前,拿出一块水泥样品:“小江,水泥质量不是靠运气,而是靠精确控制每一个细节。从原料配比到研磨时间,从风速到选粉机转速,每一个环节都容不得半点马虎。”
他指着中控室的大屏幕:“看到这个波动曲线了吗?我们需要实时监控、快速反应和精准调控,咱这岗位看着平凡,但能为世纪工程平陆运河生产出质量优异的中热水泥,我们很重要。”
每一批质量优异的中热水泥,都是陈杰和团队辛勤工作的结果,他们的身影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在平凡岗位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这专供水泥,承载的不仅是鱼峰集团“质量至上”的信誉,更是平陆运河这一超级工程坚如磐石的保障。
工业匠心的传承者
“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2023年、2024年“北部湾港杯”职工劳动技能竞赛水泥工艺磨机操作赛项现场,陈杰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的操作技能,连续两年斩获冠军,并荣获北部湾集团劳动模范称号。
陈杰还清晰记得师傅说的那句话:“今天我是你的星辰,明天你就是大家的星辰。”如今,他用自己的努力和成就,真正做到了传承与超越。
小江认真地记着笔记,陈杰很感慨:“工匠精神就是要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
“明白,师父!”小江坚定地点点头,“我一定牢记您的教诲,确保每一次生产的水泥质量都合格!”
“从前是我跟着师傅贴着设备‘听诊’,现在是教徒弟用数据‘把脉’!”陈杰指尖轻点中控台,目光扫过屏幕上跳动的数据。这句感慨,道出了我国产业工人的时代跨越。在这片红土地上,工匠精神在传承与创新中愈发闪亮。
当夕阳为鱼峰水泥镀上金边,中控室灯光次第亮起。陈杰轻点鼠标,生产线奏响奋斗乐章。这旋律里,既有百年工业的钢铁铿锵,也有数字脉搏的精准律动,更有新时代产业工人对工匠精神的坚守。
陈杰,用扎根水泥生产一线十余年证明了平凡的水泥人生,也有着不平凡的匠心传承!
在他身上,我们看到老师傅传承的技艺、新时代跃动的数据,以及“质量即生命”的信念。在我们身边,其实有千千万万个“陈杰”,用毫厘不差的精准,用始终如一的专注,在平凡中铸就中国质量,诠释着新时代工人的担当!
(单位:广西柳州鱼峰水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