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县总工会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经验做法
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征程中,三江县总工会立足自身职能,紧密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创新,以一系列务实举措,成功为基层工会工作者卸下沉重的形式主义 “包袱”,让他们得以全身心投入到服务职工群众、推动工会事业发展的工作中。
一、精简会议文件,从源头减负
三江县总工会对会议进行精细化管理。会前,成立由各业务部门骨干组成的会议必要性评估小组,针对拟召开会议,从会议目的、预期效果、参会人员范围等多维度评估。若可通过工作群通知、电话沟通等方式解决问题,则取消会议计划。例如在传达职工技能培训相关政策时,经评估,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政策解读文档发至工作群,避免了一次全县范围的线下会议。在会议形式上,大力推广线上视频会议,利用腾讯会议、钉钉等平台,提前设置好会议议程与共享文档,方便基层工会实时参与。对于需实地调研的工作,如劳模事迹宣讲筹备,直接组织现场办公会,深入工厂、企业一线,与基层职工面对面交流,确定宣讲方案,今年会议数量相较去年同期降低了5%。
文件管理方面,建立文件审核双把关制度。先由业务部门负责人初审,判断发文是否必要、内容是否精炼,再由办公室进行二次审核,重点审查格式规范与文字表述。要求文件内容直奔主题,采用 “问题 - 措施 - 目标” 结构撰写。如关于职工文体活动开展的文件,直接点明活动目的、组织方式、参与要求等,篇幅控制在 1 页以内,截至目前,文件印发数量已下降 20%,切实减轻了基层工会接收、处理文件的负担。
二、优化考核机制,减轻基层负担
摒弃旧有考核模式,重新构建考核指标体系。邀请基层工会代表、职工代表参与指标制定,确保贴合实际。在职工帮扶工作考核中,实地走访困难职工家庭占考核比重的 95%。考核人员提前从数据库随机抽取 50% 的受帮扶职工家庭,不打招呼直接走访,了解帮扶资金是否按时足额发放、帮扶措施是否精准有效,如是否根据职工家庭致困原因提供针对性的就业培训或医疗救助等。同时,设置职工满意度线上调查,问卷链接通过工会数字化平台推送给职工,调查结果作为考核重要依据。这使得基层工会干部将更多精力放在切实解决职工困难上,工作重心得以回归服务职工的本质。
三、强化数字赋能,提升工作效率
三江县总工会全力打造 “智慧工会” 数字化办公平台。投入专项资金,联合专业软件公司,对职工权益维护、困难职工帮扶、职工活动组织等业务系统进行整合。在困难职工帮扶流程优化上,职工通过平台提交身份证、收入证明等基础资料后,按照帮扶政策智能匹配帮扶项目,推送给对应审核部门,各部门审核意见实时共享。基层工会干部可在平台上全程跟踪帮扶进度,办理时间较以往缩短了50%。在职工权益维护板块,接入劳动纠纷预警系统,通过分析企业用工数据,提前发现潜在纠纷风险,及时提醒基层工会介入调解,有效避免了因重复劳动滋生的形式主义问题。
以林漆镇工会联合会为例,过去乡镇工会工作人员常常被大量台账资料整理和应对不同部门考核检查占据时间,真正为职工服务的精力十分有限。三江县总工会实施减负举措后,该乡镇工会精简了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优化考核机制,将工作重心聚焦到职工需求上。借助数字化平台,及时收集职工在劳动权益保障、职业技能提升等方面的诉求,并积极协调解决。成功推动了乡镇企业改善劳动条件,组织开展多场实用技能培训,职工满意度显著提高。
三江县总工会通过一系列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的有力举措,让基层工会干部轻装上阵,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为推动工会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未来,三江县总工会将持续探索创新,不断巩固和拓展减负成果,让工会服务职工的工作更有温度、更具实效。